乍得经济联合国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乍得排名倒数第五,生活在贫穷线以下的国内人民达到80%。2005年,该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仅为1,500美元。乍得为中非国家银行和中部非洲关税和经济联盟的成员国之一,中非法郎为法定货币。该国旷日持久的内战使外国投资者尽数撤离,1979年到1982年离开该国的人近来才开始对该国的发展重拾信心。2000年,外资开始大规模投入乍得的石油业,这有助推动乍得的经济发展。 靠自给耕作或畜牧维生的乍得人超过80%,当地的气候决定了人们耕作和放牧的地点。该国最肥沃的可耕地是乍得最南部土地的10%,高粱和小米为主要农作物。在萨赫勒地区只种有较硬品种的小米,收成也比南部地区明显要低;但是萨赫勒却是大型商业牲口牧群、山羊、绵羊、马和驴的理想牧地。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绿洲仅看支持部分枣类和豆类植物。在石油业发展之前,乍得的主要工业为棉花生产,棉花出口占了该国出口总额的80%。现在棉花仍然为该国的主要出口货品。一家曾受全球棉花价格下降打击的乍得大型棉花公司Cotontchad受到法国、荷兰、欧盟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资助,这家国营企业预料会被私有化。 埃克森美孚联合雪佛龙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已经在乍得南部投资约37亿美元,开发蕴藏量估计达到10亿桶的石油资源。2003年一条连接油田和喀麦隆沿海地区的输油管建成后(由世界银行部分资助),石油开采工作展开。作为资助的条件,世界银行坚持开采石油所得收益之中的80%要用于乍得的发展计划。2006年1月,由于乍得政府通过法令降低这一比率,世界银行暂停贷款计划。2006年7月14日,世界银行和乍得政府了签署备忘录,乍得政府承诺将收益中的70%用作消除贫穷。 乍得于1987年的已平整公路仅有三十千米长,连续的道路修复工程改善了公路状况,直到2004年该国已有已平整公路总长550千米。但是乍得的公路网络仍然非常有限,一些公路在一年中有数月不可以使用。乍得国内无铁路,货物的出入口主要依赖喀麦隆的铁路系统,来往于海港杜阿拉。恩贾梅纳国际机场有飞往法国巴黎和一些非洲城市的定期航班。乍得的电信网络简陋且昂贵,国营企业SotelTchad提供固网电话服务,但全国只有固网电话线 14,000条,为全球电话密度最低的地区之一。乍得水电协会为首都15%的人口提供电力,全国覆盖率只占2%。大部分乍得人使用木材、动物粪便等的生物燃料生火。乍得的城市基建落后,仅有48%的市区人口有清洁的饮用水,可使用基本卫生设备的人口仅占2%。 国有的乍得国家电视台(TeleTchad)为乍得唯一的电视台,但是只覆盖了恩贾梅纳。电台的覆盖率远远较大,全国有私营电台13家。由于运输费用高昂,人民识字率低且普遍清贫,乍得的报纸数量和流通率比较低。虽然宪法保障言论自由,但是政府在2006年底却启动了一套审查媒体的系统。 |
相关信息世界各国语言
乍得简介 |
|
北京总公司:海淀区太阳园4号楼1507室 电 话:010-82115891 82115892 bjhyw@263.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