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文翻译 |
|
|
|
王正毅 |
王正毅 所在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位:经济学博士 简历: 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65年生于山西,1982-1993年在南开大学学习,先后获哲学学士(1986)、哲学硕士(1989)、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1994-95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在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开始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和政治学)。2002年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其他学术兼职有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兼职教授(1999--)、外交学院兼职教授(2006-2008)、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2006-2009)、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副秘书长(2005-- )、日本财团(Nippon Foundation Group)学术委员会委员(2006-- )、泰国Chulalongkorn Journal of Economics 编委(2005-- )、英国 The Pacific Review 编委(2008--)。 所授课程: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国转型的政治经济学、亚洲区域合作的政治经济分析 专著: 1 《现代政治地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 2《边缘地带发展论:世界体系与东南亚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3《世界体系论与中国》(商务印书馆2000年); 4《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与张岩贵教授合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2004年); 5《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6《亚洲区域合作的政治经济分析:制度建设、安全合作与经济增长》(与[美]Miles Kahler、[日]高木诚一郎共同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7《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论文: “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超越‘范式’之争?”,《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10期。 “构建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框架:基于四种关联性的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2期。 “汇率制度选择的政治经济分析:三种研究路径比较及其启示”(与曲博合撰),《吉林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超越“吉尔平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1990年代以来IPE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2期。 “王正毅——探求中国与“世界体系”关联性的学者”,《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11期。 “理解中国转型:国家战略目标、制度调整与国际力量”,《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6期。 “世界知识权力结构与中国社会科学知识谱系的建构”,《国际观察》,2005年第1、2期。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政治学的、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的还是其他?”,载于《争论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Nikolaos Zahariadis(ed), Contending Perspectiv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影印版。 “争论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5期。 “社会科学知识谱系与国际关系研究方法”,《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期。 “理解国际体系中的权力与财富”,载于《国际政治经济学:审视全球权力与财富》(Jeffry Frieden and David Lak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s on Global Power and Wealth),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影印版。 “亚洲区域化:从理性主义走向社会建构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5期。 “国际关系理论建构的三个难题”,《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4期。 “国际政治经济学:历史、理论与方法”,《欧洲》2002年第1期。 “21世纪中国的地缘发展战略”,《南开学报》,1999年第6期。 “能否走出以欧美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理论?”,载于[日]星野昭吉主编《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变化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国家利益是合法性相互制约的利益”,《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年4月。 “东亚国际体系何以成为可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2期。 “世界经济、历史体系与文明:评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香港《中国书评》1996年5月。 “Inherit or transfer: A Dilemma in Reconstructing Chinese Social Reality”,Review, 3/4 XXI, 1998(pp.327-384). (美国)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Channel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rket”in Sam Dzever and Jacques Jaussaud(eds), China and India: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Business Strategies of Firms in the Mid-1990s, Macmillan Press LTD, 1999 (pp.113-131).(英国) “Conceptualizing Economic Security and Governance: China Confronts Globalization”, The Pacific Review, Vol.17, No.4, 2004.(英国) “Research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China: from security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 in Shaun Breslin (ed.), Handbook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pp.13-31.(英国) “Contending Regional Identity in East Asia: Market-led, Institutions or Social Reconstruction”,East Asian Review, Vol.13,2010,pp.15-40.(日本) “Transition Paradigm, Industrail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orces”(forthcoming). 译著: 阿米塔。阿查亚著:《建构安全共同体:东盟与地区秩序》(与冯怀信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科研项目: 研究计划: 中国转型的政治经济学;东亚国际体系(四卷本);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欧洲社会经济史与资本主义起源。 备注: 办公地点:B205 办公电话:6275904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