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文翻译 |
|
|
|
蔡华 |
蔡华 所属科室:人类学研究室 研究方向:社会人类学、传统社会结构、亲属制度、文化人类学 研究领域:“传统社会结构”、“多元文化中的制度与行为”和“社会身份”。目前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项目:“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社区史研究--以亲属制度为研究主线”。 本科生教学:人类学导论 研究生教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亲属制度研究 所任职务:博士生导师 Email:caihua#263.net(请用@替换#) 教育经历: 1995:法国巴黎第十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学位 1988:巴黎第十大学人类学D.E.A.学位 1986:巴黎第十大学人类学硕士学位 1984-1995:就读于巴黎第十大学人类学系 工作经历: 1999-2000: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1997-2000: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大学访问学者; 1997-2000: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1995-1997:法兰西学院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 1976-1984: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 1970-1973:开远铁路局车辆段工人 主要论文: “亲属关系的基本问题”(Lesquestionsélémentairesdelaparenté),载《文化与社会》CultureetSociété,巴黎,2008年第2期; “事实与臆想”,载《民俗研究》(核心期刊),2008年第2期; 不可抗拒的反例,载《云南社会科学》,2008,第5期。 汉族父系制度与中国亲属法的缺失,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第5期。 婚姻制度是人类生存的绝对必要条件吗论文《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2000年,“纳人亲属制度的结构与婚姻家庭悖论的终结”,载《公共理性与现代学术》,三联书店。 达巴:喜马拉雅区域的萨满(英文)论文英国皇家人类学院发行教学版,1999年 无父无夫(英文)论文英国皇家人类学院发行教学版,1996年 没有丈夫和父亲的社会:摩梭的走访制(朝鲜文)论文《地理》汉城,1994年7月 滇西北民族(法文)论文《茫荒大地》1992年,巴黎 不羞涩的爱情(法文)论文《重要极岛》(法文版)1991年4月 弈车性(法文)论文《重要报道》,巴黎,1991年 悬棺(法文)论文《生物世界》,1987年,巴黎 拍摄人类学纪录片:《童婚》片长52分钟 主要著作(含合著及译著): 《人思之人》,法文版,法国大学出版社2008年。 ASocityWithoutFathersAndHusbands(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纳人)英文版纽约ZoneBooks出版社,2001年 1997年,《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的纳人》(法文版),法国大学出版社。 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494页译著商务印书馆,1990年 法属印支与中国的经济关系,200页译著云南省历史研究所出版,1979年 主要研究课题: 2000传统社会的基石社会血统制度国际项目(法国法兰西学院、英国牛津大学)蔡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项目:“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社区史研究--以亲属制度为研究主线”。 获奖情况: 2003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2002年:获北京大学杨夫清-王阳元奖。 2002年:获法兰西科学院授予的“法语国家大奖”金牌; 1996年:纪录片《无父无夫》在英国皇家人类学会举办的国际人类学电影节上再次获奖。 1995年:博士论文被法国巴黎第十大学评为最佳博士论文; 1995年:纪录片《无父无夫》在巴黎国际民族志电影节上获法国文化部“玛黎约-吕斯鲍里”奖; 社会兼职: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