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文翻译 |
|
|
|
孟杰 |
姓名:孟杰 性别:男 职务:院长 职称:教授 电话:010-82317935 传真:010-82317935 邮箱:mengj@pku.edu.cn 个人主页:http://www.jcnp.org/meng/ 简历: 1991 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 1991至1993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1993至1994德国Rossendorf研究中心核与强子研究所博士后。 1994至1996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 Humboldt Fellow 1996至1998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STA Fellow 1997被聘为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授。 1999北京大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9北京大学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联合支持的青年核物理中心主任。 1999至2000日本东北大学物理系JSPS访问教授 2000首位粒子物理与核物理专业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2000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1至2002 日本大阪大学核物理研究中心COE教授 2006至2011 南非Stellenbosch大学Professor of Extraordinary 2007 英国爱丁堡大学 SUPA访问教授 研究方向: 理论与实验核物理 相对论多体理论 原子核手性 中子星等致密物质 天体物理相关的核物理研究; 宇宙中的元素合成 原子核的晕现象 研究成果: 预言原子核手性,2001年被实验所证实;提出原子核“磁转动”模式??被美国国家能源部编写的《核物理长期规划》列为振动转动研究的新成就;建立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给出实验上发现的首例晕核11Li的微观自洽描述,证明了连续谱对晕的贡献;预言的滴线核中新的奇特现象——巨晕,成为国际放射性核束装置的主要物理研究目标。 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SCI引用2000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大会主席或顾问委员数十次,应邀在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希腊、台湾、瑞典、俄罗斯、越南、克罗地亚、南非和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和讲学上百次。 2009年获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2008年2月5日获伊朗第21届Khwarizmi International Award奖。2007 年获中国物理学会2006-2007年度"吴有训物理奖"。应邀为《Progress in Particle and Nuclear Physics》撰写综述文章于2007年入选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2001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993年获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