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红建 |
何红建 清华大学“百人计划”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1981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近代物理专业,1992年获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主要工作经历包括:Tsinghua University (2004-Present),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SA (2000-2005),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USA (1997-2000), DESY, Hamburg, Germany (1995-1997),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USA (1993-1995). 其它短期访问包括:Harvard University, 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 UC Berkeley, Max Planck Institute, 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等等。 学术兼职 担任国际英文期刊《Advances in High Energy Physics》编委会成员。会员资格包括:Membership of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APS, USA),Membership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USA), 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 担任Phys. Rev. Lett., Phys. Rev., Nucl. Phys, Phys. Lett., Euro. Phys. J, Mod. Phys. Lett., Int. J. .Mod. Phys等国际英文SCI期刊的评审员。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涵盖粒子物理、宇宙学和核物理。在一系列国际前沿方向上作出了国际领先的一流工作,其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实验检验,已被Tevatron、LHC、CLEO、BarBar和BELLE等国际重大实验合作组正式采纳。 研究概况 研究方向包括所有基本粒子质量的产生机制和普适标度、对称性破缺、中微子物理、早期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非对称性起源、量子引力、Top夸克物理、Higgs物理、超对称物理,等等。被国际同行大量引用并受到普遍尊敬。应邀作国际会议大会英文报告19次, 并受国际杂志主编特邀撰写评论性文章。已在国际一流SCI杂志和国际会议文集上发表英文论文90余篇(其中以第一、二作者发表7篇Phys. Rev. Lett.);根据美国Stanford大学Spires官方记载,其论文“他引”总次数为3670次,h因子35,其SCI论文平均每篇被“他引”47次。 奖励与荣誉 获奖包括: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6),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6), “Award of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 by Humboldt Foundation (1995, 德国),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9), 首届清华大学华罗庚教授纪念奖 (1992), 首届清华大学梅贻琦纪念学术论文奖 (19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