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经济
1.自然资源
丹麦的资源相对贫乏,除石油外,其他矿藏都十分少,所需煤炭100%靠进口。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估计为1.88亿吨,天然气蕴藏量约2000亿立方米。探明褐煤储量为9000万吨。森林面积50.1万公顷,覆盖率为12%。近海重要渔场有北海和波罗的海。
2.经济简史
丹麦以农业立国,农业历史悠久。二战以后,逐步从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但是农业仍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七十年代初,由于丹麦过分依靠进口原油,所以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巨额逆差,1976年逆差高达19.14亿美元,创战后最高纪录,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也随之上升,国民经济陷入“滞胀”的困境时期。面对这种严重局面,七十年代中,丹麦政府采取了紧缩财政的方针。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某些成效,如国内生产总值在1975年下降0.7%之后,接连几年持续有所增长,国际收支逆差也有所减少,但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继续上升。
1979年在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剧烈冲击下,国际收支再度出现恶化,当年出现了29.65亿美元的逆差,再次创战后的最高纪录。1980年丹麦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980年和1981年,丹麦的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分别为-0.4%和-0.9%)。1982年9月保尔施吕道为首相的联合政府执政后,将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和降低财政赤字作为了恢复经济的首要政策目标,结果在1983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降为11.7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约一半左右。通货膨胀率降至6.9%。
1982年以来丹麦经济持续增长,1982至1986年年平均增长率为3.6%。1986年,国家财政 12年来首次出现盈余,约80亿丹麦克朗;通货膨胀率为3.7%,为17年来的最低点。经济回升带来了自1984年初开始的消费高涨以及投资热潮,导致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再次出现恶化,丹麦现政府继续奉行严格控制工资增长和财政支出,限制私人消费和稳定丹麦克朗汇率的紧缩政策,使高通货膨胀率、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和庞大财政赤字逐步得到控制。
3.经济概况
丹麦为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年居世界前列。主要工业部门包括:电子、水泥、机械、医药及食品加工业等。丹麦的第三产业发达,产值占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1996年,丹麦经济稳定增长,通货膨胀率保持较低水平,失业率下降到十年来的最低点,财政赤字减少,克朗汇率稳定,利率回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高额顺差。
4.行业概况
(1).农业概况
丹麦的农牧业高度发达。1995年农业总产值(包括渔业、林业)为407.7亿克朗,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2%。农牧结合,以牧为主为该国的特点,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66%。有269万公顷耕地面积, 14万农业人口,占总劳动力的5.4%。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位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三分之二供出口,猪肉、奶酷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麦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产国,1993年生产貂皮760万张。1995年家畜存栏数:牛209万头,羊14.5万头,猪1108万头;家禽存栏数1867万只。产奶468万吨,蛋 9.5万吨。
农产品产量统计
(2).工业概况
丹麦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5年工业(包括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能源工业)总产值达2776亿丹麦克朗,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8.6%,比上年上升6.4%。主要有石油开采、造船、水泥、电子、化工、制药、纺织、家具和食品加工等。船用主机、水泥设备、助听器、啤酒、酶制剂和人造胰岛素等产品均享誉世界。1992年产石油775万吨。企业以中小型为主。1993年有职工约5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8%。
工业行业产值统计
(3).服务业概况
丹麦的服务行业发达,包括中央政府和市政的公共及私营服务、金融、保险及其他服务。 1993年产值达6383亿克朗,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8.4%。
5.主要经济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1995年):9708亿丹麦克朗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5年):18.7万丹麦克朗
经济增长率(1995年):2.8%
汇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6.7865克朗
通货膨胀率(1995年):2.0%
失业率(1995年):10.3%
丹麦为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年居世界前列。但是该国自然资源比较贫乏。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进口。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估计为2.9亿吨,天然气蕴藏量约2000亿立方米。1972年起开采石油,是欧洲第三大石油输出国。探明褐煤储量90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面积达43.6万公顷,覆盖率10%。农牧渔业及食品加工业高度发达,农牧结合,以牧为主是该国农牧业的特点。有耕地267.6万公顷,农场5.35万个,个人所有的家庭农场占90%左右。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农畜产品除了可以满足国内市场外,65%供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0.6%,猪肉、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产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企业以中小型为主。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石油开采、造船、水泥、电子、化工、冶金、医药、纺织、家具、造纸和印刷设备等,产品61.7%供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5%。船用主机、水泥设备、助听器、酶制剂和人造胰岛素等产品在世界上均享有盛名。丹麦第三产业非常发达,包括中央政府和市政的公共及私营服务、金融、保险及其他服务,产值占年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丹麦的经济命脉为对外贸易,主要原料靠进口,产品销售依赖国际市场。政府主张贸易立国和自由贸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产品出口。运输设备、电信产品、纸张、原油、煤炭、钢铁、机械和饲料等为主要进口产品,有乳制品、肉、鱼、家具、医药、电子产品、仪表、船舶、纺织品和服装等主要出口产品。丹麦是个畜牧业加工生产相当发达的国家,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66%,有大量肉类、奶品、禽蛋出口,其制冷技术以及食品的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方面都很发达。丹麦也是欧盟最大的渔业国,捕鱼量约占欧盟捕鱼总量的36%,近海重要渔场有北海和波罗的海。主要有鳕鱼、比目鱼、鲭鱼、鳗鱼和虾等,主要用于生产鱼油和鱼肉。丹麦服务行业中的第一大产业是旅游业。年均外国游客约200万人。主要有哥本哈根、安徒生故乡-欧登塞、乐高积木城及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和最北角斯卡晏等旅游景点。
丹麦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3,870亿丹麦克朗,比上一年增长1.6%,人均GDP达到了25.8万丹麦克朗(合3.27万美元,按2002年美元对克朗平均汇率折算),是世界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之一。丹麦人口占整个欧盟的1.4%,其经济总量约占整个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2.1%。丹麦是一个高福利、高收入、高税收、高消费的国家。据统计,丹麦的人均GDP要比欧盟成员国的平均水平高20%。除此之外丹麦收入分配的贫富差距程度在经合组织成员国内是最低的。在国民经济产值中,服务业逾70%,工业占20%左右,农牧业占4%左右。丹麦服务业非常发达,主要包括有商业、电信、金融、海运、旅游和技术服务等。丹麦主要工业门类有:石油开发、风力发电、食品加工、造船、建材、电子、化工、医药、家具和服装等。该国的桥梁建筑、医疗器械、船用主机、水泥设备、环保设备、光通信、音响、助听器、玩具、啤酒、酶制剂、胰岛素等技术和产品,以及丹麦的工业设计均享誉世界。丹麦大贝尔特大桥(斜拉桥)主跨1624米,居世界第二位。丹麦造船技术先进,有能力建造世界最大型集装箱船和超级油轮。丹麦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位居世界前列,主要有猪肉和种猪、奶制品、水貂皮、草种、鱼粉和鱼油等农牧渔业产品。丹麦农产品产量相当于本国需求的三倍,农牧业产品三分之二产量供出口。
丹麦的GDP中45%是由出口货物和服务贡献的。其中货物出口占31%,服务出口占14%。货物出口中75%是制造业产品,其中机械和设备占27%,化学产品占12%。主要单类产品为:家俱、医药(包括胰岛素等)、风力涡轮、计算机设备、光纤、便携式电话、助听器、扬声器和玩具。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2%,其中,草种出口占世界市场(下同)的20%,38%的牛奶,28%的火腿熏肉,8%的奶酪,5%的黄油。丹麦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产国,年产貂皮1200万张以上,约占世界市场的四成。 丹麦为世界十大渔业国之一, 渔业出口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3%。 丹麦80%的出口产品出口到欧洲国家,其中德国约占19%、瑞典占11%、英国占10%,美国和日本是除欧洲外最大的出口地,分别为6%和4%。丹麦服务业的出口领域主要是海洋运输、旅游、金融、工程、建筑、设计咨询服务等。丹麦的矿产资源贫乏,因而差不多一半的进口产品是由原材料和半成品组成。四分之一的进口产品是消费品,特别是像小汽车这样的耐用消费品是依赖进口。机械设备和其他资产性商品占进口总额的14%,进口产品和服务分别占GDP的28%和10%。贸易顺差是GDP的6%左右。
目前,丹麦实行丹麦克郎与欧元联系利率和汇率的货币政策,并且以欧元为基准,维持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在2.25%上下的波动幅度。自1998年起,丹麦克郎与欧元汇率的变化幅度一直保持在0.3%-0.4%的水平,短期汇率的变化幅度比长期汇率变化幅度略大。丹麦与欧元区国家处于同一经济周期水平,丹麦经济同欧元区国家的经济有着高度的趋同性,丹麦参加了欧洲货币体系第二阶段(ERMII)的协议,并积极加强与整个欧盟的经济合作,所以欧洲中央银行的现行货币政策也适用于丹麦目前的经济需要。
九十年代以来,丹麦历届政府均坚持适度紧缩的稳健财政政策,目的是保持经济的平衡发展、改善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和维持当年中央财政盈余,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见附表)。但是丹麦社会的人口老龄化与该国的高福利制度对财政支出的压力加大,劳动就业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工资涨幅高于GDP的增长,工资与物价水平在欧盟中处于前列。
丹麦现自由保守党联合政府在继续执行上述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一些重要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精简政府机构,简化办事规则,压缩政府开支;减少对外援助;增加用于激励企业创新和教育培训的预算;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创造就业机会;稳定总税负,调整税收、税率结构,其中,公司所得税降为30%,拟出台降低个人所得税政策;加速石油天然气公司等国有企业私有化,开放能源市场,增加竞争以利于消费者和企业;调整了部分福利政策,以鼓励就业;出台了政策导向更为明确的外国人工作准入规定和严格的移民法规,并加大了其执法力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