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辰大酒店1414房间,可以看到一位双鬓花白的老者正在伏案疾书。记者的脚步声惊动了他,他抬起头来,暂时放下手里的笔。这位老者就是担任会议期间简报、文件翻译的巴达荣贵。
巴达荣贵今年72岁,担当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会会议翻译已经28个年头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并不是自治区政协的在职工作人员,而是一位业余工作者。退休前,巴达荣贵是内蒙古电视台的一位资深编辑。
1984年两会前夕,巴达荣贵临危受命,担任政协会议的翻译。说起第一次站在主席台上进行同期跟译时的心情,巴达荣贵用了两个词“兴奋、责任”。当时,他穿着亮丽的民族服装精神抖擞地站在主席台上,可看着台下那么多委员,脑子里突然有了几秒钟的空白。做同期跟译要绝对精力集中!通过自我调整,他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圆满完成了当天的同期跟译工作。
正如人们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把翻译工作做到准确无误,他把会议期间出现的新术语摘抄下,加班加点查阅资料了解意思,再逐字逐句翻译;遇到晦涩难懂的词,就立刻查字典。“做政协会议的翻译人员,要有很高的政治觉悟,极强的责任感。”巴达荣贵笑着说。在做同期跟译时,有时巴达荣贵三四个小时都喝不上一口水,为了及时将简报翻译出来,会议期间他从来不睡午觉,烟瘾也很大。
“当初我被临时抓派担任会议翻译,没想到一干就是28年。28年来,我翻译过的简报、文件摞起来都有姚明高了。如果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的!”对自己这个业余工作,巴达荣贵依然热爱。
华译网翻译公司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