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华译网看了以下这条新闻,也不禁大笑。我不知道该新闻的作者说的上海某大学翻译公司指哪个翻译公司,但是他说这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且曾经被公证处指定为专用翻译公司的。我心里以下明白了,莫非这是指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翻译公司。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太可笑了啊。作者几次被这个不良翻译公司捉弄,真是太可气了。不仅是某些翻译公司的质量太差,某些旅游部门、大公司、机关对外发布的宣传文字的翻译错误随处可见,经常被揭露出来。我在猜想翻译行业的质量是否可以隐射出其他行业的质量问题,听起来真是让人揪心。不过我对中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有信心的。我们华译网翻译公司就一直非常注重质量,从来不会出现以下新闻中提出的问题。我相信中国各行各业都有大量像华译网这样的专业公司,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公司存在,中国制造才能走向全世界。但是由于存在大量的不良翻译公司,使得客户真假难辨,在客观上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形象,使得翻译价格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
--------------------------
朱绩崧
有位俄语专业的学友,毕业即将赴海外深造,由于公证的需要,委托了一家依托上海某大学的知名翻译公司把本科成绩单译成俄语。他拿到译件,发现错误百出,笑岔了气,贴在微博上给我看。我说,我不懂俄语啊。他说,不碍事,您瞧这个——课程“康德哲学研究”里的“康德”二字译成了“Kande”。
中式英语,胡乱翻译,网路报端,屡见不鲜。如今,谁要再来告诉我哪家饭馆的菜单在“干炒牛河”边有一行:fuckfryoxriver,我是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好笑的。相比之下,这家翻译公司,打着大学的旗号,吸引众多的客源,结果“康德”翻成了“Kande”——写拼音都漏掉一个g,这才更值得一笑,更值得一思。
方今之世,就英语学习者数量而言,一如陆谷孙先生指出的,我国绝对是世界第一超级大国。但就质量论,恐怕就要为亲者讳了。真的是没有足够的翻译人才么?要说翻译大经大典,微言深义,那一般的翻译还真够呛。可有些难度并不大的,一样粗制滥造,只能说明有人有一种恒久而普遍的心态在作怪:翻译并不重要。
说穿了,这也不可怕,因为古来就没太把翻译当回事(除了和尚们)。可怕的是,做翻译的,自己不把翻译当回事。就说翻译成绩单的这位,我想,绝不是拿翻译当回事的人,充其量认识几个单词,能写一点句子,给翻译公司打打零工,混口闲饭。而更可怕的是,这家翻译公司在没有质量检验(且不说招工是否有标准)的情况下,雇佣了这个不知“康德”何许人也的翻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无法确保产品服务质量的企业,何异于怒海弄舟?
写到此处,想起我也曾购买过这家翻译公司的服务。那是十多年前,为我同窗好友代办成绩单翻译,拿到手上一看,居然把分管校长姓名中的“稚”字译成了wei。这么看来,十多年光阴已逝,这家企业的生产作风未见寸进。所幸,当年我不得不掏这笔钱,因为公证处只认这家,形同垄断——我问窗口人员这处译错了,要紧吗?她头也不抬,只是一句“无所谓的”。现在则据说是成绩单译件,只要带有正规翻译公司的印鉴,公证处一律认的。这是市场开放的一个标志,是大好事。
凡事都要一步步来。翻译的市场开放了,我相信,下一步就是对翻译质量的重视。同样是这份价格,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我还有什么理由雇你把我啃得天荒地老的“康德”漫不经心地译作那个莫名其妙的“Kande”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