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年月:1972-11
诚实,性格稳重,具有积极的团队意识与强烈的事业进取心。
职业技能与特长: 1. 精通内科心血管病学与相关领域的医学专业知识 2. 熟知临床试验的设计、组织实施以及相关报告、论文的撰写 3. 通晓中国/加拿大/美国FOOD AND DRUGS ACT REGULATIONS/GMP/GCP/GLP 4. 医学/普通英文流利 5. 在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诸多三甲医院与国家药监局具有深厚的人脉关系
自我评价: 1. 2002-2007年在北京某医院心内科三病房任主治医师,负责本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深谙临床研究在医院内部运作之道,并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 2. 自接受医学教育始至出国近二十年,在国内医学行业内积累了丰厚的人脉关系。 3. 基于在多伦多SENECA COLLEGE 接受的REGULATORY AFFAIR方面的专业培训,使得有能力主导或协调将国内医药产品注册、出口至加拿大或美国。
工作经验 2005 /1--至今:北京某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 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医学翻译部 医学英文翻译(兼职) 从事医学英文文献的翻译、审校以及述评撰写工作。
2004 /9--2007 /10:首都某临床医学院 所属行业: 教育/培训 内科学教研室 讲师/助教 承担内科学心血管疾病部分的授课与带教任务。
2002 /7--2007 /10:首都医科某医院 所属行业: 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心脏内科 主治医师 1. 2002年7月至2007年10月在北京某医院心内科三病房任主治医师,负责本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 2. 在临床工作方面,主要从事冠心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3. 在科研工作方面,主要就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方面进行了研究,作为执笔人申报成功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与临床合作课题“血浆脂联素浓度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1993 /7--1996 /9:某卫生学校 所属行业: 教育/培训 诊断学教研室 教师 授课内容:诊断学 项目经验 2004 /1--2006 /9: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抗炎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 项目描述: 本课题为北京市某基金项目
研究内容 (在载脂蛋白E缺乏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基础上,观察罗格列酮对系统性及斑块局部炎性反应的影响,明确罗格列酮在非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的作用;在2型DM与IR患者基础上观察罗格列酮对系统性炎性反应的影响。以上研究的完成将为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新的思维与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1.基础研究部分 (1)动物模型的建立:4周龄雄性C57BL/6载脂蛋白E缺乏小鼠50只,随机分为处理组(12只)对照组(38只),饲喂致动脉粥样硬化饲料(含0.15%胆固醇与10%椰子油)8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2)血脂、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的测定:a 血脂与血糖:自动生化分析仪;b 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测定试剂盒。 (3)血浆hi-CRP、IL-6、 TNF-α、PAI-1及MMP-1水平的测定: ELISA或免疫荧光方法。 (4)动脉粥样病变组织的巨噬细胞、TNF-α及MMP-1表达检测: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 (5)细胞培养:采用腹腔灌注收集并培养巨噬细胞,添加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溶液,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该药对TNF-α及MMP-1蛋白表达的影响。 2.临床研究部分 (1)观察对象:选择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患者60例(排除心力衰竭,肝肾疾病、感染、结缔组织病、急性心梗半年内、不稳定性心绞痛等)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停用降糖药1个月。服药前及服药后12周对每位受试者均抽取血标本,分离血清后冷冻储存于-70℃冰箱。 (2)血脂、血糖与胰岛素水平的测定:a 血脂与血糖:自动生化分析仪;b 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测定试剂盒。 (3) 血浆hi-CRP、IL-6、 TNF-α、PAI-1、MMP-1及TIMP-1水平的测定: ELISA或免疫荧光方法
研究结论 1)罗格列酮能够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系统性炎性标记物—hi-CRP、IL-6、PAI-1、TNF-α及MMP-1的血浆水平,但对非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及血脂水平可能无明显影响。 (2)罗格列酮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减少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 (3)罗格列酮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炎性反应的作用(即稳定斑块的作用):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浸润;减少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物TNF-α与MMP-1的合成及表达。 (4)罗格列酮能够降低临床研究对象的上述炎性指标的水平,并能改善其血糖与血脂水平。 责任描述: 课题设计、指导与总结
2003 /6--2005 /6: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相关炎性因子关系的研究 项目描述: 本研究为首都某大学基础、临床合作研究基金资助课题。
研究内容 1.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健康成年人的血清ApN水平 2.分析血清ApN水平与TNF-α、IL-6、CRP及VCAM-1等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3.初步探讨ApN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独立影响因素的可能性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90人,均为35~70岁的男性。冠心病组研究对象需同时满足以下入选标准:a. 经冠脉造影证实至少一处病变狭窄≥50%;b. 排除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及其他系统疾病;c. 排除服用影响血清ApN水平药物(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患者;d. 排除其他慢性炎性疾病。正常对照组为年龄、体重匹配的健康查体者。 2.主要观测指标:a. 血压、BMI、体脂、血糖(空腹、餐后两小时)、GOTT、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b. 血脂:TC、TG、LDL-C及HDL-C;c. 血清ApN水平;d. 炎性因子:TNF-α、IL-6、及us-CRP;e. 血管内膜损伤因子:VCAM-1 3.主要观测指标的检测方法: (1)体脂由生物电阻抗分析仪(TANITA TBF-531)测定;血脂测定由德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胰岛素水平由酶联免疫法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由HOMA IR[HOMA IR=fasting insulin(mU)×fasting glucose(mmol/l)/22.5]方法计算。 (2)血清ApN水平测定:采集空腹血样于EDTA-aprotinin试管内,4℃条件下离心收集血清,并于-80℃冰箱内保存备用。血清ApN水平测定采用h 三明治ELISA方法(Arita et al.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99; 257:79-83)。 (3)TNF-α、IL-6、us-CRP及VCAM-1的测定:us-CRP的测定采用免疫酶法;VCAM-1的测定采用定量三明治酶免疫法(Parameter kits,R&D Systems);TNF-α与IL-6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
研究结论 1.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ApN水平应较健康成人的水平低,且与IR无必然关系。 2.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ApN水平与TNF-α、IL-6、us-CRP、及VCAM-1等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密切的细胞因子具有负性线性相关关系,提示ApN与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具有内在的相互调控关系。 3. 血清ApN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 责任描述: 课题设计、实施与总结 2000 /8--2002 /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机制及防治研究 项目描述: 此课题为上海市某基金项目。 研究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MMP-3 表达的影响。
研究方法 在新西兰大白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基础上,分离、培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应用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观察辛伐他汀对巨噬细胞MMP-3表达的影响。
研究结论 辛伐他汀能够明显抑制斑块内巨噬细胞MMP-3的表达,但对MMP-3 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其系统性降脂作用之外的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此抑制作用可能不在基因转录水平,而是影响其后转录过程。 责任描述: 课题设计、实施与总结 1997 /9--1999 /2:冠心病冠脉侧枝循环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项目描述: 此课题为山东省科委资助科研项目。 以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冠脉造影技术,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机制。 责任描述: 课题设计、实施与总结 教育经历 1999 /9--2002 /7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博士 内科学心血管病 毕业论文:辛伐他汀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实验研究 1996 /9--1999 /7 山东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硕士 内科学心血管病 毕业论文:冠心病冠脉侧枝循环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1990 /9--1993 /7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大专 临床医学
|